這個題目,來自昨天的戴爾直通車,Jacqui在參加了美國的Blog Council之后,寫下了這篇文章。我很有興趣的看完整個文章,里面提到的很多問題確實是現在在博客營銷中存在的,而且將會持續存在。
Jacqui在文章里面提到:
身份的披露
私人/非正式博客外聯
博客關系
補償和激勵機制
代理機構的身份披露
創意活動
我不知道這個是否應該作為整個博客營銷的準則?但是就我而看來,目前國內的博客營銷還處于一個很初級的階段。在這個階段,無論是做博客營銷的還是用博客營銷的,都無法對于營銷本身制定一個規則。這個規則,從操作手法到最后的效果評估都缺乏。
有趣的是,因為公司的原因,我們在經歷了很多的博客營銷案例,其中從最初的單純提供博客到現在包含策劃在里面,但是整體做下來的感覺還是很累。原因就以下幾點:
1、對于博客營銷的理解
去年在上海參與新媒體營銷論壇時候,我就曾經提到,博客營銷和其他營銷最大的不同是,博客是面對一個個的消費者,我們應該盡量調用他們所能調用的媒體資源來完成營銷事件。但是遺憾的是,目前企業對于博客,依然僅僅是對于其媒體價值的理解,而無法領會背后人這個實體的存在。這樣造成的是企業在選擇博客營銷的時候,往往還是會依照媒體的策略來考量點擊、PV這些數字,而對于人的傳遞價值卻往往被忽略。
在這個方面,大品牌會好很多。例如Dell自己,就是擅長用各種新媒體和人的組合來進行影響,雖然Keso到現在還未能采訪dell本人,但是dell今天已經成為在新媒體營銷中走的非常前的企業了。
2、對博客營銷的控制
我一直強調,博客營銷是人的營銷。但是今天企業對博客的最大的問題在于過于想控制博客,甚至包括文字的內容都想控制。但是如果這樣過于控制的話,那么就失去了博客本身的價值,那么那些文字的存在還有什么意義呢?
前幾天和ayawawa對博客營銷在5G有一些溝通,wawa說很多企業在找她進行博客營銷,但是絕大多數被她拒絕,而接受的那些文字寫出來絕非軟文。我認同博客這樣的觀點,企業在尋找適合的博客時候,往往沒有考慮博客本身和企業氣質的搭配問題,而在運作的過程中又企圖太想控制博客,最后只能造成反效果。
3、對博客營銷的評估價值
當然,最大的問題還是缺乏對博客營銷的評估價值。因為本身博客營銷可以跨越廣告和公關的兩個范疇,然后互動、精準、SEO什么又都靠上一點,這樣往往企業在前期基礎博客營銷公司的推介時,總會覺得云山霧罩,而實際最后做出來的效果卻往往不會那么讓人心動。所以很多企業就開始猶豫,甚至用其他網絡營銷的標準來衡量博客營銷。
無論怎樣,博客營銷還是會在這樣的環境中發展起來。Jacqui所提到的一些標準,當然Feedsky本身在做博客營銷中一直都會依從,不過針對中國的國情,我們也會偶爾改變其中某些標準^_^,畢竟我們前期需要在適應客戶的過程中慢慢培養市場。
Jaqcui在文章的最后總結了一些原則性的東西,我不知道是否能代表dell在博客營銷中遵循的一些原則,而這些原則,是否能被企業國內企業所遵循嗎? |